首页 资讯 > 正文

焦点智答丨空手付款照进现实? 天天新动态

2023-05-25 02:57:42 中国经济时报

热点:5月21日,微信刷掌支付正式发布。目前,用户可以在刷脸设备上进行刷掌操作。不扫码、不刷卡,隔空感应,空手就能付款。


(资料图片)

图片来源/摄图网授权

■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

问:微信刷掌支付将带来哪些新变革?如何确保支付的安全性和精准性?
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金融科技部主任何阳:微信刷掌支付是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移动支付方式,在个人信息验证手段的用户体验上将带来新变革,不仅让支付等更准确、更便捷、更安全,而且让现有的验证技术和形式更完善。一方面,刷掌识别的非接触式采集方式,在满足疫情影响下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防疫需求的同时,信息更难被复制伪造,形式上也更加灵活便利。另一方面,掌纹、掌静脉识别率更高、识别速度更快、特征更稳定;掌纹、掌静脉信息比个人面部信息的敏感度更低,使用时产生的侵入感和隐私泄露感更低;掌纹、掌静脉信息更不容易被摄像设备等在非用户许可情况下采集,具有更强的抗个人信息泄露优势。

为更好地确保微信刷掌支付安全,企业侧和监管侧须共同发力。采用生物识别方式的企业需要做到“两强”:一是技术能力强,具备保障个人生物信息数据库存储安全的相关技术,能够防范攻击及其他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,并在信息泄露等公共安全事件突发时,有能力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降低损失。二是法治意识强,在个人生物信息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应用等全流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。信息采集时遵循“最小必要”原则;信息存储时只保存识别必要的脱密信息,及时删除生物信息原始图像;信息使用时,严禁超出个人同意的范围和权限使用个人生物信息,用户终止使用服务时,及时删除相应信息。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相关技术的使用监管,提升自身的监管技术水平,制定各生物特征识别的通用技术规范,并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公约。

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。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,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。

热点链接

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

●时报访谈丨李建伟:从五方面应对内生性人口收缩

●解读丨养老金上调3.8% 三种调整策略相结合更显公平

●地产周刊丨成渝楼市被认为是“大盘股” 发展潜力可期

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

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

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meirong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